并不需要消耗多少人马,何况骑兵求的就是一个快字,人少而精,行动需快,打完即走,能够快速回防,并不会对兵力有大的影响。” “何况,瓦剌和大明不同,他们都是部族为兵,也先聚集大军攻我大明,各部族必然空虚,正是趁虚而入的好时机。” 听了这话,在场的群臣都纷纷拧起了眉头,显然在衡量此事的利弊。 这一点,的确是他们之前没有考虑到的。 以往的时候,大明往往是受劫掠的一方,如果不是被人打过来然后去报复,基本上很少主动去招惹那些不足。 这并不是讲究什么道义,而是这些游牧的部族,基本上都不是好欺负的。 他们基本上全民皆兵,但凡是成年的青壮,都善骑射。 除非是大明守将手下的正规军,不然的话,普通的大明百姓民壮,在他们的地盘上,鲜少能够在他们手里占到便宜。 基本上所谓的报复,也就是趁夜放火,然后跑掉而已。 所以陈懋一提不仅要劫掠,还要灭其部族,有不少大臣的确在担心兵力问题。 但是经陈懋这么一说,他们才反应过来。 对啊! 瓦剌和大明不同,大明有常备的正规军,屯田军,备操军等等一系列的军户,专门用于操练打仗。 但是瓦剌不一样啊,瓦剌和鞑靼,实际上是分化成无数个小的部族势力。 除了汗庭当中,维持有少量(相对于大明)的常备军之外,如果是大战,势必要从各个部族征召青壮。 如此一来,这些部族必定空虚不堪,岂能抵挡得住装备齐全的明军? 老大人们越想越觉得是这个道理。 往常的时候,是因为那些部族都离得远。 但是他们这些年仗着大明宽宥大度,竟敢迁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。 不好好干他一票,似乎……有点对不起他们这么自己送上门来? 于是老大人们陷入了纠结,然而陈懋却没管他们,继续开口道。 “至于也先是否会即刻举兵进攻之事,本侯觉得,不会!” 这不是小事,所以陈懋也显得十分慎重,花白的眉毛皱的紧紧的,沉吟道。 “大军出动,需要提前准备军械,粮草,后勤,如今也先虽然陈兵关外,但是如果他要动手,早就动手了。” “直到现在还没有动手,一定是有所顾忌。” “也先身为瓦剌头领,并非冲动之辈,想来不会因为部分部族遭劫,而盲目出军。” “相反的,此举反而会打乱也先的布置,拖慢他进攻的步伐。” 陈懋的话说得很慢,很显然是在边说,便整理思绪。 然而他这些话,毕竟是少了几分说服力,故而还是有大臣站出来质疑道。 “陈侯此言,多为猜测之语,万一那也先早已备好一切,只差一个契机动手而已,我们不是正好给对方送上了把柄吗?” “何况陈侯还说,要将隘口守军合并,这不是明摆着给也先可趁之机吗?” 这一次,陈懋倒是没有立刻反驳,反而沉思了许久,面露犹豫之色。 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 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m.CIjUM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