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文评价王翱不简单的原因。 轻叹一声,王文的口气有些复杂,道。 “阁议之制,虽然看似简单,但却匠心独具,长此以往,首辅在内阁的超然地位便不可动摇,王翱并不结党,但却能让内阁拧成一股绳,我不如他。” 有些事情,说出来简单,但是没捅破那层窗户纸的时候,的确很难想到。 阁议的形式看似简单,但是它却打破了内阁各自为政的局面。 在没有阁议的时候,内阁的几个阁臣分别掌管自己的一摊子事,基本完全独立,首辅的存在可有可无。 但是阁议的制度一旦确立,那么在很多朝政大事上,内阁就会形成统一的声音。 这是最可怕的一点! 虽然内阁实际执掌的内容,也就是相当于各部的侍郎,没有六部主官一样的事权。 但是他们的品级都很高,一旦他们联合起来,在某件政务上达成一致,那么在朝中的地位决然不可小觑。 阁议正是起到的这个作用。 内阁势力割据,这是必然出现的现象,就王文所看到的,高谷明显和江渊是一派,张敏和俞士悦是一派。 但是同时,张敏和陈循走的很近,陈循和高谷又是多年的好友,所以张敏和高谷之间,也并非没有联合的可能。 内阁就像是一个小朝廷,关系复杂,每个人都可能在不同的时候,根据自己的利益,选择自己的盟友。 这本来对于王翱来说,是不利的一点。 因为他是一个外来者,其他的阁臣,要结交盟友,首选都不会是他。 而且他作为首辅,如果拉拢太多阁臣,也必会引起朝野上下的忌惮,被弹劾结党。 所以王翱选择了联事而不联人。 通过阁议的形式,让阁臣们在某件政务上达成一致,共同发声,但是这些阁臣本身,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。 如此一来,在需要在朝堂上发声的时候,王翱能够把内阁所有人拧起来,但是这些阁臣本身,又并没有和他结党。 内阁的言路畅通仍在,每个阁臣的独立性仍在保持,首辅的超然地位和个人权威却悄然确立。 平心而论,换了其他的大臣来当这个首辅,想要确立自己的地位,要么就是用首辅手中的分票权强压,要么就是拉拢阁臣,和其他的阁臣相争。 前者太过刚硬,前段时间王翱和陈循等人爆发的经筵冲突,就是他用分票权强压的直接后果。 至于后者,一来容易被弹劾结党,二来耗时耗力,王翱的自身情况也很难做到。 在这种局面下,王翱能够另辟蹊径,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,这才是让王文自叹弗如的地方。 眼瞧着王文有些挫败,朱祁钰摇了摇头,道。 “王翱此举,有利有弊,不过是审时度势之举,人各有所长,先生不必如此自轻,不过经此一事,想来先生也能明白,内阁在此次京察当中,为何会出手了吧?” 阁议之制,王翱其实施行了有一段时间了,朱祁钰知道的甚至要比所有人都早。 王翱是个聪明人。 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 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M.cIjum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