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他们两个人,都是先皇的子嗣,胡濙作为五个顾命大臣当中唯一还在世的一个,夹在中间,的确相当为难…… 这些,朱祁镇都想到了。 但是,他还是有些犹豫,因为,他心中还是有些怀疑,胡濙是不是借此来诓他,目的只是为了让他早日回京。 然而,到了最后,胡濙也没有再劝,就这么离去了,这让朱祁镇自己反而感觉空落落的。 无力的摆了摆手,示意众人退下,朱祁镇的神色十分复杂…… 一个时辰之后,太阳已经开始西斜,但是胡濙却没有继续留在宣府过夜。 他来得快,去得也快,连行装都没有放下,就准备赶路回去,多留的这一个时辰,还是为了等太上皇给圣母,端静皇后和天子的回信。 宣府城门外,这次的动静小了很多,因为胡濙的嘱咐,所以只有杜宁等几个文臣出来相送。 临行之时,众人的脸色都十分复杂,眼瞧着胡濙上了马车,即将出发,李贤终于还是忍不住,开口问道。 “大宗伯,您真的就这么回去了吗?太上皇……” 马车的帘子依旧没有掀开,胡濙的声音却传了出来,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。 他说:“老夫尽力了。” 于是,马车上的铃铛声音清脆,伴着西斜的太阳,渐行渐远…… 第518章 东宫出阁 宣府到北京,八百里加急不过一日,但是胡濙等人是前去传旨,并不着急,何况胡老大人年纪大了,不太能经得起颠簸,所以,慢慢悠悠的走了三日方至,到了宣府,呆了大半日,收拾行装回程,路上又走了三四日,一晃七天便已过去。 这七日之间,京师却已翻天覆地! 原因无他,正是那份来自兵部主事沈敬所上的《请太子出阁疏》。 东宫储君向来被视为国本,任何牵扯太子的事情,都不是小事,何况,这份奏本,出自于吏部尚书王文亲自提拔的沈敬之手。 事关重大,内阁不敢擅专,在接到奏疏的当日,首辅王翺和次辅俞士悦,就联袂进宫,面呈皇帝。 至于皇帝的态度自然是…… 下廷议! 这一日,天光熹微,寒风呼啸。 今年的京师,干冷干冷的,去年这个时候,已经落了两场雪了,但是今年,却迟迟没有雨水。 一大清早,老大人们在宫门口下了暖轿,第一时间就把手笼进了袖子里。 天色稍明,朝阳初升,沉重的宫门被缓缓推开。 上御文华殿,百官廷议! 行礼各毕,从大殿的最末处,缓缓走出来一个青袍鹭鸶补子的青年官员。 沈敬,正统元年进士出身,初为知县,性刚烈,持身严,后为巡按陕西的右都御史王文举荐,转迁科道,为掌道御史。 十二年,巡按浙江,平民乱,再度被王文举荐,调入兵部任六品主事。 十四年,土木之变,百官蒙难,王文被召回京,掌吏部,调沈敬入吏部,以主事之职署郎中事。 吏部下设四大清吏司,文选、验封、稽勋、考功。 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 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m.CIjuM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