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华殿宣您觐见。” 一事不烦二主,牌子是舒良带进去的,出来传旨的也是舒良。 此时此刻,胡濙面对舒良,也没有在宣府时的倨傲子衿,反倒带着温和的笑容,那样子,仿佛二人不是文臣和宦官,而是多年老友一般。 共同走在宫城当中,胡濙侧了侧头,道。 “舒公公,看你的这个样子,是丝毫都不担心,太上皇这封信里写了什么吗?” 对于胡濙这个人,天子都赞赏有加,舒良自然不敢怠慢,更不要提,他们本身就有交情。 之前舒良刚刚执掌东厂的时候,胡濙就曾经帮过他的忙,虽然对于胡濙来说,不过随口小事,但是,舒良又不是不识好歹的人,共同回京的这段日子,二人的交情也好了不少。 此刻,胡濙说的内容虽然严肃,但是口气却颇为轻松,舒良自然也是笑了笑,道。 “担心又有何用?总归,一切都是陛下裁决!” 不得不说,作为天子的忠实走狗,有一点舒良做的无可挑剔。 无论何时何地,但凡他言语当中,提到天子,都会下意识的躬起身子,以示恭敬,这次自然也不例外。 对于胡濙的问话,舒良只回了短短的一句话,然后直到文华殿前,他一句话都没有再说…… 也,不需要别的话! 第523章 太子的课业 文华殿中。 朱祁钰此刻正在召见内阁和翰林院的一众大臣,应该说,对于太子出阁的这件事情,这两边是最热心的,成为帝师的机会,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。 像是太子三师,太子三少这样的加衔,虽然难得,但是到了一定地位,这种加衔反而是可有可无。 倒是替太子授课开门的老师,这才是真正闷声发大财的角色。 无论是从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,还是帝师这个身份所带来的名誉声望,都足以让这些年轻的翰林们抢破了头。 不错,虽然廷议上,大家都说要将给太子授课的任务,交给翰林院和内阁。 但是实际上,内阁的老大人们,政务本就繁重,怎么可能真的去耐心的教一个小娃娃认字呢? 因此,他们也就是挂个名,然后偶尔抽个时间,负责检查一下太子的课业而已。 真正负责授课的,还得是翰林院里的年轻翰林。 这些人饱读诗书,才学足够,但是又没有参与朝局,正好负责授课,与此同时,因为他们多数都身家清白,所以也是太子属官的上佳之选。 内阁和翰林院的动作很快。 廷议通过之后,迅速就为尊贵的太子殿下制定了学习科目。 首先是传统开蒙所用的三大本,即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。 这三本是核心教材,太子殿下需要在三到六个月内,熟读全文并背诵默写。 除此之外,翰林院和内阁的老大人,每隔三日,会为太子殿下讲解《孝经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的内容。 这几本书以讲解为主,不需要背诵,相对稍轻松,但是需要理解并融入言行当中。 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 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M.CijUm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