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皆在监察范围之内,非只有被举荐拔擢的官员。 只要是有争权夺位,扰乱朝堂政务,或是因私人关系而乱公义之人,科道言官皆可参劾。 这对于每天拿弹劾当业绩的科道来说,简直就跟猫儿闻见腥了一样。 但是,还没等陈镒高兴片刻,天子又补了一句。 ”科道风宪,若因私利而擅自攻讦他人,或私自结党以劾大臣,查实后,罪加一等。” 好吧…… 群臣松了口气,陈总宪的脸色却有些幽怨。 陛下,您至于这么信不过科道吗…… 天子给了他一个坚定的眼神。 至于! 言官对于朝廷来说,重要性毋庸置疑,所以历来,科道犯罪,都是从严从重。 “结党营私”这个罪名,拿捏起来分寸难以把握,若不加以限制,反倒会成为御史们攻讦朝臣的手段。 所以,只能委屈陈总宪了。 应该说,吏部年考,御史督查,双管齐下,对于结党和党争之风,应该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。 这也是目前来看,能够实施下去的,最切合实际的办法。 其实除此之外,朱祁钰还曾经考虑过,如果年考当中官员不合格,是否要追究当初举荐官员的责任。 但是到最后,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。 在朝堂之上,能够有举荐资格的人很多,基本上是个人都能上本举荐别人。 但是,真正有分量的,能够保证自己能举荐成功的,其实寥寥无几,皆是朝中重臣。 如果说行此追责制度的话,闹出来的动静实在太大,容易引得朝堂动荡。 何况,从实际出发考虑,这些大臣举荐别人,是觉得他们合适于这个职位,但是,真正能不能干好,谁也不能提前打包票。 所以,以此来追责举荐人,反而对朝堂没有好处。 就拿现在来说,难道说方杲,洪常,叚寔三人当中有一个干得不好,就要将于谦罢免?未免太过苛责了。 因此,到最后,朱祁钰还是决定,只撤销被举荐之人的官职,让他回到吏部待选,而没有做出过分严苛的措施。 但是归根结底,还是那句话,这件事情的根本,在于朝堂风气如何。 大道理之所以存在,是因为它确实是只要照着做,就能够拿到好结果的路,尽管,大道理并不容易践行。 所以,惩罚的措施要有,但是重点,还是要放在教化上。 如果朝中大臣,真的能够做到以国为本,为国举荐合适的官员,而被举荐的官员,也能持正自守,不因私恩而废公务,朝堂风气如此,党争才能真正的杜绝。 当然,朱祁钰从未想过,能够改变人本性当中的自私。 提携后进,相互扶持,是官场当中不可避免的现象。 但是,只要能够将社稷摆在私利之前,那么,即便有所私心,也并非不可接受。 这当然非常困难。 但是,要去做! 从天子自己做起,正身方能正人。 君主正,朝堂方能清明。 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 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m.cijUM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