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征民田,虽然打压了一批豪绅,但是,也逼的许多普通百姓走投无路,揭竿而起,实是祸乱之源。 而且最根本的是,换汤不换药,公田租佃出去之后,地方官员和士绅勾结,同样会隐没大量田地,最终的苦处,还是要由百姓来承担。 即便是在财政方面,朝廷要赎买公田,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,当时南宋采取的就是加印交子的方法,进一步使得社会变得动荡起来。 虽然说,赎买完成之后,朝廷的财政迅速缓和,但是,由此带来的朝廷权威的损害,却是无可挽回的。 再加上南宋实行公田法没有多久,就被元所灭,这也是许多人对公田法没有好感的原因所在。 不过,站在沈翼的角度来说,他对于公田法倒没有那么多的偏见。 相反的,他觉得南宋的公田法实行的有些晚,那些所谓的,官绅勾结,欺上瞒下,低价强征民田,甚至是为了赎买公田加印会子,这些问题,都说明南宋本身已经大厦将倾。 有了好的政策,却很难真正执行下去,这才是最大的问题。 事实上,真正仔细研究过公田法就会明白,元灭南宋之后,之所以能够迅速的稳定下来,就是因为享受到了公田法的好处。 当时,元世祖给功臣们的赐田,很多都来自于南宋当时赎买的公田。 真真是前人挨骂,后人享福。 回到于谦的这份奏疏上来,实际上,军屯最大的问题,莫过于如何保持原本的底层佃户的生存空间。 若是以公田法来推行,倒也是个办法。 不过……沈尚书将刚刚看到的内容,在心中又过了一遍,似乎,于谦的这个章程,和南宋的公田法,还有所不同。 “沈尚书好眼力,这份章程当中,确有对公田法的借鉴之处,但是,也不全然相同。” 很明显,对于这份新的奏疏,于谦的看重程度还在之前那份之上,点了点头,认真道。 “公田法针对的是民田豪绅,强行赎买会引发剧烈不满,但是军屯本身就是朝廷田亩,首先在名分上,这次朝廷便是占据优势的。” “其次,在方式和对象上,在推行过程当中,兵部也会做出区分,在册的军田不必再提,照例让边军回归军屯便是。” “兵部的这份章程,主要针对于隐没未在册的田地,及本为军田,但被登记为民田的田亩。” “具体而言,仍是以赎买为主,这两类田地,在清丈结束之后,依照市价核定,由朝廷出银购回,转为登记在册的军田。” “但是,这部分军田,暂时不由边军耕种,仍旧交由佃户耕种,由当地官府负责,按时缴纳赋税,供给朝廷。” 这番话说完,沈翼反倒是肃然起来。 他没有料错,于谦也没有说错,这个法子,的确是需要户部鼎力支持的。 沈翼不清楚边境这么多的军屯,到底隐没了多少的田地,但是,毋庸置疑的是,一定是一笔很大的数目。 如果说全部按照市价由朝廷赎买的话,那么可想而知,户部要承担的财政压力有多大。 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,能够兼顾到普通百姓的利益。 这个时候,一旁的范广想了想,提出了疑问。 “可是,这折腾了大半天,不是什么都没有改变吗,而且,朝廷还出了那么一大笔银子……” 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 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m.CIjum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