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贵极人臣

第117节


身掀袍跪下,刘健哭道:“万岁年少志高,是圣明天子,我等身为老臣却是做事糊涂,如不是我等疏忽,朝纲何至于如此。”

    李东阳也哽咽道:“是我等之过,方使内外交患,黎民不得安居。老臣忝居首辅之位,真是惭负皇恩。”

    朱厚照忙将他们扶起来道:“这事哪能怪得了先生们。祖父为万贵妃,先帝为太后,厚待贵戚,先生们也是有心无力。只是如今,事已至此,变法已迫在眉睫,朕却是有心无力……如无兵权在手,即便是朕,也不敢去贸然动手。”

    话说到这个份上,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,东官厅必须保住,朝廷必须竭尽全力来使京军焕然一新。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,内政的改革和外敌的肃清才有希望。

    李东阳心知肚明,这就如望梅止渴一般,魏武行军途中,为督促士卒前行,谎称前方有梅林,士卒听罢涎水直流,即刻赶往目的地。士卒一直前行,难道中途不会心生怀疑吗?只是他们的身份和对王朝的忠诚,决定只能相信罢了。他们在面面相觑中安慰自己,愿意允诺,总比不愿意允诺好,哪怕只做到他允诺的十分之一,也不算他们这群老家伙白辛苦一场。

    武定侯等人怕是万万没有想到,他们有心让朱厚照知难而退,却又为他添了助力。而在宣府,内阁一朝开始动作,月池就得知了消息,她明白,时候终于到了。她第二日就召集锦衣卫,下令要去城外郭家粮仓“取”粮草。

    这下连近来安分守己的刘公公都坐不住了,他和内官打交道,自然会弄到一张“护官符”,他瞪大眼睛问道:“你疯了?那是武定侯家的产业!”

    第215章 去留肝胆两昆仑

    谁叫我拳头大呢?

    刘公公可能是月池这一行人中唯一不想她回京的人了。李越凭借着引达延汗入口袋阵, 以少胜多击退蒙古骑兵的战绩,能够恢复官职,风风光光回京。可刘瑾这段时日在宣府可就只做了两件事, 一是主持了乡村公共设施的营建工作, 二是挪用部分工程款用于火器的研发。

    这就是他在月池入鞑靼骑兵阵中,能够及时调来一批火器的缘故。火器是归镇守中官管辖, 而刘瑾这段时日一直在利用自己的地位去侵占人家的职权。

    而他之所以要去推动火器更新换代的原因也很简单,他得为自己打算。自他来了这里后,东厂就和他断了联系。李越好歹还有几十个锦衣卫和张彩撑起门面,他就沦为了一个空架子。这种情况下,他不可能做出一些政绩来令朱厚照刮目相看, 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另辟蹊径。

    他先召集宣府匠户,取了七八支火枪, 命这些人加班加点地改进枪支弹药,做得好重重有赏,做得不好性命难保,只要这些人做出好物件,他就以此向朱厚照邀功请赏。

    当然,奸猾如刘公公不会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,可他正准备找第二个篮子时, 就被达延汗来犯,李越差点被调回京, 宣府进入备战状态等一系列的事情打断了。是以,以他目前的状况回京,就算朱厚照不怪罪, 他宫里的“老朋友”也会想方设法, 将他生吞活剥。别人回京是享福, 他回京是送死,他当然不想回了。

    他是打算先猫过这一段时间,等风声过了,再做打算。可令他没想到的是,李越居然猫着猫着,又冒头了。而且这冒头的方式,还是如此的简单粗暴。还说什么“取粮草”,分明就是要去明抢!

    这一下,刘瑾和张彩,这一老一少,原本势同水火,如今倒是团结一致起来,一左一右,如连珠弹炮一样劝月池躺回去养病。

    月池听得无语,她招招手唤秦竺来:“告诉他们,这到底是谁的产业?”

    锦衣卫查探小队长秦竺拱手一礼道:“回禀三位大人,这名头上是郭家的人来操持,但实际的收益却是归了瑞和郡主。”

    刘瑾和张彩面面相觑,洪武爷的女儿永嘉公主嫁入了武定侯家,所生的长子郭珍患有风疾,引起了侯府爵位争夺战,永嘉公主从洪熙年间,奋战到景泰年间,熬到了八十多岁,都没把爵位弄回自己的血脉身上,最后含怨死去。而公主所生的幼女就是瑞和郡主。

    按理M.ciJumi.COm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上页 贵极人臣下页